2)第114章 因果循环,单娆留校_俗人回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中单娆和女生拥抱告别的照片被当做报纸版面主图。

  当时,相关报道正处于青黄不接阶段,已经挖掘出来的楷模已经挖无可挖,后续找的一些又不够有卖点。东森大学隔离楼的这篇报道找到了之前很少涉及的一个切入点,自然、真切而充满希望,非常符合主流舆论需要。

 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,这篇报道能否经得住审视。

  于是,各路媒体纷纷联系东森大学外宣部门,询问报道中照片里的女学生是否还在学校,以及报道里说的事迹是否真实存在。

  随着东森大学外宣部门确认其人其事的真实性,几路外地记者奔赴松江。

  然而他们人还在路上,松江本地几家媒体的记者已经堵在了外宣主任的办公室门口。

  几家在松江设有记者站的中央媒体马上指示记者站提前介入跟进,一定要拿到一些独家照片和信息,不能让松江本地媒体吃独食。

  单娆接到院长秘书电话时还是一头雾水,等她在院长办公室坐了五分钟后,她已经知道留校的事似乎没什么难度了。

  确实没什么难度了

  九月底十月初,本地外地数十家媒体浓墨重彩报道了四个月前,发生在东森大学校园内的感人事迹。

  在这些媒体眼中,单娆主动申请去隔离楼当志愿者倒没什么新鲜感,毕竟当时很多一线医护人员都是这样做的,都有这样的觉悟,读者已经看腻了。

  他们觉得有价值的,是单娆跟隔离楼里被隔离学生之间,充满人情味的便签互动,以及单娆自掏腰包丰富隔离学生饮食的举动,这才是有意思的亮点。

  不说别的,当时全国很大一部分高校都曾封校,很多学校都有专门的隔离楼,可从未听人说过有类似的事例。

  物以稀为贵,稀少、稀缺就是卖点。

  媒体的力量是强大的。

  为了报道更生动,为了事迹更可信,为了形象更丰满,媒体通过征集等方式,几番周折,联系到了照片里跟单娆拥抱的女生,以及在隔离楼里住过的几个东森大学毕业生。

  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,每个人都对单娆给出了极好的评价,甚至一些连边学道都不知道的小细节也一一爆出,一个美丽、可爱、可敬的女大学生形象跃然纸上。

  一定程度上,单娆火了。

  私下里,松江市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中,跟东森大学校领导私交甚好的人透露,单娆极有可能上榜年底的松江市年度“十佳大学生”。

  过了几天,再次提起时,“可能”已经变成了“板上钉钉”。

  院长和校领导秘书已经分别跟单娆说过了,她留校十拿九稳。

  单娆知道,留校能峰回路转,虽然其中有很多机缘巧合,但根本上,是拜边学道所赐。

  因为便签的主意是边学道出的,各类食品也是边学道掏钱买的,她自己,不过是抱着吃不了浪费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