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812章 了一桩心事_俗人回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道,就属王家榆学历最高,就属边学德走得最远,更关键的是,他俩在松江生活一段时间了,对松江更熟悉。

  有边学道在,而且这事全家族都参与进来了,边学德和王家榆不敢揣私心,实心实意地跟大家一起商量项目。

  这个时候,王家榆的个人能力就突显出来了。

  一起商量的女人中,大嫂王家敏,二嫂张倩,加上边静、边玉几个,完全理不出个思路,就是跟着东一句西一句瞎附和。

  边学仁、边学义头脑不错,但限于眼界和见识,也没什么建设性意见。

  见一堆人乱糟糟的,王家榆说:“这么商量不是个办法,这样,我说步骤,大家一项一项来。”

  “第一项,各家确定申请资金的数目,都明确了,再商量下一步。”

  结果,不出所料,各家申请的都是300万。

  本金越多,可选项目就越多,回旋余地也就越大。反正也没利息,为什么不要上限?

  王家榆说:“第二,我个人有个提议,大家先听,如果认可,就继续商量,如果不认可,就再研究。”

  大家都看向王家榆。

  已为人母的王家榆比两年前明显沉稳了许多,她字斟句酌地说:“我是这么想的,300万元,听起来很多,但真正投进去创业,翻不出多少浪花。”

  “而且,如果每家只投一个项目,风险太高,一旦投资失败,没有翻身的余地。而分散投资的话,资金又可能捉襟见肘,以至于每个项目都成不了规模。”

  嗯……

  去燕京上学的就是不一样,脑子里有东西啊!

  大家看着王家榆频频点头,算是认可她的说法。

  得到认可,王家榆的语气更加自信了,她继续说:“综上几点,我个人的建议是,大家一起商量出两到三个都认可的项目,然后大家拆资金入股……”

  得,王家榆说道这儿,几个女人已经有听蒙的了。

  不得已,王家榆解释说:“我假设咱们商量出三个投资项目,车行、餐饮、酒店,那么假设酒店需要800万资金,比较理想的是咱们8家,每家出100万入股,到时酒店收益大家按投资比例分配。”

  哦……

  有人发出了恍然大悟的回应。

  王家榆点头说:“大家分拆资金入股不同项目,可以分担风险,保证资金收益。另外呢,大家把钱凑在一起办项目,本钱多,就可以进入一些资金门槛较高的行业,这样的行业,因为进来的人少,所以比资金门槛低的行业竞争要小一些,收益也就更有保障。”

  王家榆的“头脑”一下征服了边家的农民、小市民和家庭妇女。

  大家为她马首是瞻。

  在商量投资项目时,王家榆提出一个说法,既然这钱边学道要求大家20年还完即可,也就是说不用太在乎短期收益,可以投资一些回本较慢但收益稳定的项目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