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开一个单章(明末东林党的真实情况)_大明修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开一个单章(明末东林党的真实情况)

  在前面的章节中,无论是顾宪成还是东林党六君子,都是非常有气节和胸怀坦荡的人。

  与这些先烈相比,好像崇祯朝的东林党没有气节一样,尤其到了明末后期,东林党投降的投降,倒戈的倒戈,完全没有应有的民族大义。

  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钱谦益,特别是他的那句水太凉,击垮了东林党最后一丝报国之心。

  但是钱谦益真的不是特别坏,当传来北京城破崇祯殉国的消息时,他确实是有心为国殉葬的,若不然也不会当真来到水池中了。

  可是千古艰难惟一死,因为怕死以“水太凉”为由未能自杀成仁,以致于留下千古骂名。

  投清之后,钱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下逐渐醒悟过来,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。

  之后十几年,他不顾年迈体弱,积极参与各种反清活动,致书瞿式耜,以“楸秤三局”作比喻,痛陈天下形势,并报告江南清军将领动态;

  多次亲自策反金华总兵马;多次协助郑成功、张名振北伐,甚至在长江口白茅港卜筑红豆庄,作为隐居之所,以便与各地联络,刺探消息。

  直到1660年,北伐再度失败后,他才心灰意冷,痛感“败局真成万古悲”;“忍看末运三辰足,苦恨孤臣一死迟”。

  笔者无意为东林党人翻案,毕竟明朝败亡的最大原因,便是崇祯轻信了东林党人的忽悠。

  废弃了矿监税、工商税、海贸税,再以致于国库空虚没钱打仗,后面又搞起了三响。

  惹得天怒人怨,农民纷纷起义,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。

  可是在历史上,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尽殉国时,跟随崇祯自杀殉国最多的臣子既不是太监也不是勋戚,而是东林党。

  史册记载为国殉葬的就有范景文,李邦华,倪元璐,刘宗周,高弘图,左光先,孔贞运,施邦曜,黄道周等人。

  (注意这里的史册可是经过了满清鞑子改编过的,以满清的那性子会怎么写可想而知,真实情况怕是要翻上十倍不止。)

  这些人,无愧为中华民族孕育的优秀儿郎,即使赞颂他们是民族脊梁也不为过。

  但东林党之罪,非罪在道德品质,而是罪在治国无方,即使在后世名声几可与文天祥争锋的史可法,也难以洗脱无能这一罪名。

  有心杀贼,无力回天,这便是大多数东林党人的真实写照,可敬也可悲!一切都在这五个字中!

  在本书之中出于剧情考虑,东林党依然不能重用,东林党在书中的形象依然不会太好,为啥?无能便是最大的过错!

  各位大佬谅解一下。

  当然也不会忘了,在这里求推荐票和收藏,拜求!

  下面是王绍微编写的《东林点将录》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。

  开山元帅托塔天王南京户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xindd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